河南开封新闻网

风投之城光环之下,合肥打响“新能源汽车之都”争夺战

(原标题:风投之城光环之下,合肥打响“新能源汽车之都”争夺战)

近日,小米汽车落户之争,将合肥的汽车产业再次放到公众目光之下。

自3月底小米宣布造车后,其总部及工厂选址备受各界关注,也传出了数个版本。仅7月,就有消息称安徽省国资委正在和小米汽车接触,有意将小米汽车引入合肥,也有消息提到武汉市招商部门正与小米进行交流,积极推进该项目落户武汉。另外,还有选址北京、上海等城市的消息释放。

相比北京、上海、武汉等自上世纪以来便是造车大市的城市,合肥是后起之秀,而它在新赛道——新能源汽车——上的迅速崛起,更有一种“传奇”色彩。

2020年春天,蔚来汽车宣布在合肥成立中国总部,合肥市投资蔚来70亿元,为当时捉襟见肘的蔚来“续命”。按照双方最终协议,交易完成后,合肥市相关战略投资者合计持有蔚来中国24.1%的股份,蔚来持有75.9%的控股股份。

随后蔚来股价一路上涨,2020年最高达到66.99美元。有业内人士就此算了一笔账,按蔚来中国约占蔚来的85%估值,以及合肥市相关战略投资者占蔚来中国24.1%的股份计算,合肥市相关战略投资者除去70亿元投资,共盈利1123亿元。

此次合肥一举创下产业培育和投资回报两个“神话”。加上合肥2008年投资京东方,2012年起押注半导体,并陆续引进联发科、长鑫、力晶等企业的经历,合肥以稳、准、狠的投资眼光被誉为“风投之城”。

因此,当小米汽车落户合肥的消息出现时,外界格外兴奋——合肥又投小米了?

是否投资小米仍是未知数,但近年来合肥已投资至少五十余个新能源汽车项目,超过500亿元。在“新能源汽车之都”的争夺中,合肥能否再次踩准产业发展的风口?

涉足新能源汽车近20年

合肥新能源汽车的故事,高光在大众,谈资在蔚来,历史在江淮。

2017年,继一汽大众、上汽大众之后,大众在中国成立第三家合资公司——江淮大众,江淮与大众双方持股均为50%。随后三年,合作更加紧密。2020年12月,江淮汽车发布公告,“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”更名为“大众汽车(安徽)有限公司”。而早在一个月前,大众就宣布将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%。

随着资本变动,大众(安徽)研发中心正式落成,大众位于合肥的制造基地也正式开工,主攻新能源汽车。这也是合肥发力汽车产业多年来,首次有了比肩上海的可能。

大众注意到江淮,与蔚来也不无关系。江淮与蔚来的合作远比2020年那场备受关注的投资更早。2016年4月,蔚来与江淮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,由江淮为蔚来代工,此后双方一起生产了备受市场追捧的系列车型。

无论是大众还是蔚来,背后“干活”的都有江淮的身影。江淮是土生土长的合肥企业,1968年4月,一辆2.5吨的载货汽车在江淮汽车制造厂诞生,当时的整车研制条件简陋,汽车能开着往前走就算成功,而江淮一举填补了安徽汽车工业的空白。

走过数十年风雨,2002年江淮开始研制新能源汽车,是国内最早涉足新能源汽车的车企之一,距今已将近20年时光。2013年,合肥成为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应用双试点城市,这背后不能说没有江淮等企业奠定的产业基础。新的试点也为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按下加速键。在后来江淮与蔚来的合作中,从2018年5月第一台量产ES8下线到第10万台仅用了35个月,在同价位高端乘用车市场,创下最快纪录。

江淮有技术,但后来输在了市场眼光上。曾有媒体评价,江淮是从商用车转向乘用车的企业,骨子里还是看重性价比,而并非品质和舒适度。2015年前后,当同行开始推出精品产品迎合消费升级时,江淮仍把核心放在性价比上,错过风口。

江淮遇到了瓶颈,但当地产业链的积累是实实在在的。

合肥的地理位置也有利于整车运输,以蔚来为例,整车物流平均里程为901公里,已形成一定的汽车制造和新能源方面的产业集聚效应。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提到,就行业集聚带来的零部件物流运输费用降低,一辆车能省3000元。

伴随产业发展,合肥工业大学还获得了汽车界黄埔军校的地位,并与江淮汽车和巨一公司共同设有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院,为合肥提供人才支持、智力支持。

彼时的合肥,汽车产业拥有一定基础,有老牌企业、高校科研机构和地理优势,需要一场东风,“点燃”积淀多年的产业,而蔚来和大众,出现得恰其时。

与“落魄新贵”共逆袭

合肥本来不是蔚来的首选。

蔚来瞄准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,“总部位于上海”或许比“来自合肥”听起来更显高端。实际上,2020年在合肥设立中国总部时,蔚来还有一个总部——全球总部,正位于上海。

但对于2019年末的蔚来,有城市愿意投资已是雪中送炭。

2019年,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开始退出,当时的蔚来正值量产时期,现金流本就不丰裕,又在4月、5月、6月接连发生自燃事件,而后召回四千多辆ES8,销量也大幅回落。2019年,蔚来亏损114.13亿元,股价跌到1美元的退市红线附近。

对于创新企业来说,风光时万人追捧,低谷时也容易“树倒猢狲散”。毕竟谁也说不准,做研发的企业“烧钱”到最后究竟能不能获得市场认可,而当时的蔚来已“烧”掉200多亿元,仅2018年的研发费用就高达40亿元。

因此,蔚来寻求合作接连被拒。

2019年5月,蔚来曾宣布将在北京设立“蔚来中国”,亦庄国投将向蔚来汽车投资100亿元,不过这次合作无疾而终。2019年10月,又传来蔚来与浙江湖州合作的消息,最终被湖州官方否认。

合肥是蔚来对接的第19个城市。在2020年初的一个多月内,合肥对蔚来进行了密集的调研与评估。

获得正向反馈后,合肥与蔚来签订了“高业绩对赌”协议,然后迅速注资。2020年6月,蔚来汽车披露合肥战略投资协议新进展——已到账73.56亿元。对于蔚来,几乎是一次新生。

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提及投资蔚来时曾表示,“先跟人家共患难,才能同富贵。”

纵观合肥风投之城的成长史,并不是一路风光。合肥一位观察人士表示,熔安动力、鑫昊等离子、赛维太阳能、未名医药这四个大项目都是合肥投资失败的案例,但以合肥的经济体量和投资实力,输得起个别项目,也消化得了这些包袱。

虽经历过几次投资挫败,合肥也擅长在企业遭遇发展瓶颈之时雪中送炭,“抄底”投资,双方也顺势结下更为牢固的“友谊”。2008年投资京东方时,京东方还背着“亏损王”的帽子。

城市与企业的招商关系,往往很微妙。在多个选择之中,企业想挑条件最好的城市,城市也想挑条件最好的企业。安徽太合谷产业园区运营公司总经理张长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,产业发展受限于国家的产业规划和区域经济布局,而微观的项目布局充满偶然性,有无数变量因素,具体到某一个项目、企业,其落户选址充满不确定性。招商引资的本质就是要发现联系、建立联系、重组联系,形成合作的意愿,进而嫁接组合资源,再形成合作的可能性与基础条件。

2008年,京东方与合肥交涉之前,就被两座城市“放过鸽子”,原因是夏普公司向那些城市递出了信号。当时,京东方就直接问合肥,“夏普找上门来怎么办?”合肥方面回复是绝不动摇。

尽管近年合肥发展势头迅猛,但在诸多新一线城市中,并不算特别亮眼。尤其在过去几年,合肥如果要打动上升期的科技新贵,“谈条件”时多少有些被动。倘若2019年蔚来一切顺利,合肥要想与其签下“高业绩对赌”协议后再投资,再加上中国总部,恐怕不容易。

锦上添花终不比雪中送炭,二线城市与“落魄新贵”共成长、共逆袭的戏码在合肥上演。2020年投资蔚来时,合肥市政府就表示,合肥将扶持蔚来在5年内成为千亿市值的龙头企业,使其带动合肥乃至安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。

张长城认为,合肥在围绕产业发展、聚焦行业领域、瞄准潜力企业方面,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,包括对行业技术应用前景的判断,对企业研发和运营团队的打量,也包括对自身资源禀赋的掂量,更包括对国家战略的主动看齐。因此,无论是京东方液晶面板、长鑫存储,还是蔚来汽车,无不是合肥对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主动遵循。

从“土里土气”到“科里科气”

重资产型的产业,往往对产业链和经济都有不错的拉动效应,一直深受城市喜爱。显示屏、芯片、汽车……合肥近年来著名投资案例的主角,无一不是重资产型产业。

做大经济体量、做大产业规模,也是合肥多年来的“紧箍咒”。1952年,合肥成为安徽省会时就曾受到质疑。当时的合肥名不见经传,甚至不算大城市,而安徽安庆、芜湖已经成名,分别被誉为长江五虎之一、四大米市之一。直到1989年合肥GDP才超过了安庆。历史上,合肥也曾给人留下“土里土气”的城市感观。

2020年,合肥成功跻身GDP万亿俱乐部,但其经济总量与周边多座省会城市对比仍无优势:南京2020年GDP为1.48万亿元,武汉为1.56万亿元,郑州也达到1.2万亿元。

虽然不能以GDP论英雄,但要在新一线城市中崭露头角,合肥GDP的增长依然不能松懈。近些年,合肥紧咬“硬制造”“硬科技”培育产业,以期实现逆袭。

今年,虞爱华在回答“合肥的城市特质是什么”时表示,“中国科大学生写了一首歌,讲中文系的学生‘文里文气’,学外语的叫‘洋里洋气’,学历史的叫‘古里古气’,他们说合肥是‘科里科气’。因为科技创新现在是合肥最大的标识、最大的动能、最大的潜力。”

走“科里科气”的路线,合肥有优势,它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。另外三座拥有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城市则是北京、上海、深圳,这无形中拉高了合肥的身价。

风投则成为合肥发力“科里科气”的特色手段,一笔笔看起来极为冒险的高额投资也招来许多议论。虞爱华曾对此回应,合肥做的不是风投,而是产业投资。

实际上,合肥在投资上有章法、成体系。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(集团)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宏卓曾以投资蔚来为例,介绍了合肥国资投资的惯常程序。

考察蔚来时,合肥四条战线同步开展。第一,组织专业团队、国内顶尖专家对蔚来的技术、供应链和市场等进行研判;第二,高度关注国家的政策导向,包括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政策、蔚来所采用的换电模式的支持政策;第三,委托专业机构对其法务财务等进行全面调查;第四,与蔚来进行了详细、周密的商务谈判。

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合肥不仅投资了蔚来,还投资动力电池企业、电池管理系统(BMS)企业、新能源电机企业,从投资版图看,具有产业链的特点。

近年来,合肥市政府已经投资了五十多个新能源汽车项目,包括蔚来、江淮、国轩高科、华霆动力、巨一电机、长鑫存储技术等多达120家企业,涵盖整车制造、芯片、零部件等相关产业项目,投资超过500亿元。合肥的目标是,“十四五”期间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,打造2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5千亿级产业集群。

除了市场自发形成之外,产业链的培育几乎只有政府层面才能推动。过去十余年,武汉、西安、南京、深圳等多座城市都提过诸如“新能源汽车之都”目标。对于这个目标,哪座城市能率先在产业链上建链补链,就有机会走在前面。顶着风投之城光环的合肥,能否再次站在产业发展的风口?


    本文网址:http://www.afeijie.com/yuwangtai/1612256.html ,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